Skip to content
本页索引

16.0 紧急操作规程 complete

索引

16.1 紧急操作规程简介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Operations

银河级星舰的整个集成系统背后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最大化在所有任务剖面及紧急情况下的船员安全性。长久以来,星际舰队的传统便是将人员安全始终置于最高优先地位。星际舰队在星舰设计和运作方面为确保乘员安全所作出的超长努力,便是这一传统和理念的最佳证明。


16.2 消防措施 Fire Suppression

银河级星舰的可居住区域由符合 SFRA 标准 528.1(b)的材料构成,保证其在氮氧环境中的低易燃性。舰上的所有设备、家具和个人物品都必须符合 SFRA 标准 528.5(c-f)。轮机长负责对各部门和人员履行这些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

火灾探测传感器被整合到位于整个星舰可居住区域的环境监测传感器中。这些传感器会扫描空气温度或电离程度的变化,其程序也能探测到空气中由燃烧副产物形成的颗粒物或气体。船员也可以用通讯器或附近的控制面板发出火警。

一旦发生火灾,监控传感器会立即通知操作官和安保部门。在相对较小的火灾情况下,舰载计算机将会在燃烧区域周围生成隔离力场。隔离力场能够将火焰与大气氧气供应密封隔离开来,令大多数火焰迅速熄灭。在这种情况下,船员应保持距离火焰至少两米,以避免意外暴露在火灾或者力场的影响范围内。

为了避免熄灭后的余火复燃,在明火熄灭后,计算机将会继续保持火源周围的隔离力场,直到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为止。

较大规模的火灾可能需要使用隔舱隔离门和力场来限制和控制火灾的可能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船员可以使用关键位置走廊壁柜内储存的灭火服和手持灭火器协助力场扑灭大火。

在极端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被隔离的区域减压排成真空来彻底熄灭火焰。由于这一程序对于任何遗留船员都无疑是致命的,因此只有在确保区域疏散完成之后才能执行。唯一的例外是当指挥官断定火势已经失控到足以对全舰和其他乘员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的时候,才能不论情况立即执行。

作者注

将力场用于灭火的想法是由剧作家 Meiinda Snodgrass 在她创作的剧集「Up the Long Ladder」中设计的。这不仅很符合飞船的技术设计,而且成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场景。


16.3 紧急医疗运作 Emergency Medical Operations

乍看之下,进取号的医疗支持设施似乎有些过度。在常规情况下,医学部门的通常任务是为船员及其附属人员提供健康保障。考虑到标准的长期船员编制大概只有 1,000 人,这的确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任务。然而,医学部门同样也需要具备响应更大范围的医疗和紧急情况的能力,包括其他飞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行星地表灾害,以及致病细菌和其他外来生物危害,且可能需要处理非类人生命伤患。

在这些紧急待命能力中的一大关键要素是,进取号上至少 40%的船员和附属人员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次要医疗任务的交叉培训。这包括紧急医疗、伤患分类,以及其他灾难应急响应能力。(其他非医疗支持的次要任务则包括轮机和安全部门)黄色和红色警戒模式要求所有经过交叉培训且没有紧急任务需求的人员都前往他们的次要任务岗位报到,以备不时之需。

紧急医疗设施用于显著增加进取号医务室所能承担的医疗负荷。根据伤患的数量和严重性,有不同的选项可选。

通过将一或多个机库转换为伤患分类与护理中心,可以处理大量的伤患。主机库内配有五个移动式紧急医疗方舱,可以设置在飞行甲板上,组成五个伤患分类和手术室。此外还有三套紧急病患监护方舱,可以提供最多 75 个重症监护床位和 530 个中症床位。2 号和 3 号机库则各自配备有紧急医疗和监护方舱各一套。这些紧急护理设施具备完全的生物危害防护设施和处理程序,从而最小化进取号医疗人员所面临的暴露风险。

此外,3 号机库还配备有能够临时将其转换为 H、K 或 L 级环境的应急设备,用于接纳非类人伤患。但值得注意的是,将机库改用作紧急医疗设施无疑将显著影响穿梭机起降能力,而这在执行紧急疏散任务时可能非常关键。因此,需要使用穿梭机进行大规模疏散时,通常会首先使用医务室和其他医疗设施,待大部分人员完成转运之后,才会开始转换机库作为紧急医疗设施。

较少数量的伤患则可以使用其他设施转换进行处理。5 号和 6 号甲板上的访客舱房也可以被转换为重症监护室,并配备有生物体征遥测系统和医疗气体供应所需的公用系统接口。此外,飞船的货舱,以及健身房和其他娱乐设施同样可以转换用作紧急医疗用途。所有这些舱室都储存有医疗转换套件,提供转换所需的必要设备和标准医疗储备。此外,如果不是危机情况,那么一或多个全息甲板同样可以通过直接模拟医务室来转换为医疗用途。尽管这无疑非常方便,但全息甲板的运作非常耗能,因此不适合长期或警戒情况下使用。

作为紧急医疗物资的补充,紧急医疗运作规程还可能包括对医疗物资和设备的大规模复制生产。尽管如此,由于复制做的能耗非常巨大,且在紧急情况下复制机系统的可用能源可能严重受限,紧急程序设计上主要依赖于库存物资进行。

一个典型的紧急情况案例,若另一艘星舰上发生严重爆炸,造成 150 名船员受伤。进取号医学部门的响应可能包括如下程序:

在确定紧急情况的必要性之后,舰桥将会向首席医官发送一份报告。首席医官将与当班指挥官和安全官协商,以确定事故地点已经安全、进取号船员可传送进入。这种确认通常是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传感器扫描来完成。

确认现场安全后,勘察和分诊小组将前往事故现场。通常小组会由首席医官带领,以评估伤亡情况和现场需求。同时,进取号上的医疗人员将会准备好医务室和应急医疗设施,准备迎接伤患。

在事故现场,分诊小组会将伤患分为三类:

  • 所受伤害并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并且不需要立即传送上舰的人员;
  • 受伤严重需要立即治疗但能够痊愈的人员;
  • 受伤程度严重到回天乏术的人员。

第二类伤患将优先被传送上舰。应当注意的是,分诊小组不会参与任何实际的伤患护理工作(呼吸道急救除外),因为这么做会使分诊处理速度降低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首席医官可能选择带上一支外场救治团队作为补充,但大多数情况下更倾向于先将伤患转运回舰,在舰上的可控环境中进行救护。

通过使用进取号上的所有人员传送机,伤患向舰上转移的最大速度约为每小时 1,000 人。如果伤亡人数相对较小,则可以使用点对点传送直接将伤患传送到医务室。但考虑到点对点传送将使传送系统的有效载荷能力减半,因此在其他情况下,伤患都只会传送到传送室,然后由担架推车迅速转运到医务室。

在现场分诊进行的同时,舰上对紧急医疗设施的转换工作也会同步开始。对于大规模灾害而言,紧急医疗和重症监护方舱都会启用,提供完全的外科手术和重症监护能力。如果需要,这些转换也会包括完全的生物危害处理程序。

在接收病人上舰之后,所有可用的医疗人员都会加入到救治团队当中。来自其他部门经过交叉培训的次要人员也可能会进行补充。


16.4 逃生舱/救生艇 Lifeboat

进取号的任务本质使其需要携带一系列专用于逃生和救援行动的小型飞船。这些弹射逃生舱位于全舰包括碟部和轮机舰体的区域上下,在灾难性紧急情况中为船员提供中期生存保障。

根据星际舰队的原始规定,标准的自主逃生救援飞行器(Autonomous Survival and Recovery Vehicle,ASRV)需满足以下要求:

  • 以最低 40 米每秒的速度快速远离母舰;
  • 独立机动总△v 量为 3,600 米/秒;
  • 自主维生能力为 86 人-天;
  • 弹射之后能够和其他逃生舱对接组合以增强生存能力;
  • 用于定位和救援的子空间通讯信标;
  • 大气再入与软着陆能力。

第一批 ASRV 在 2337 年交付,并安装在复兴级星舰的最后一舰北海道号上。同样的型号在经小幅软硬件修改后被用于银河级。 85%的逃生舱由地球、火星、参宿七 4 星及 236 号星站上的自动化设施生产,Velikan 5 号星和 Rangifer 2 号星的卫星工厂则作为第二工业源提供了剩下的 15%产能。

ASRV 的外形为 3 x 3 x 3 米的截角立方体,质量为 1.35 吨。其内部空间由标准的结构梁 + 加强筋构造组成,使用伽马焊接的三钛和单碳化 frumium 制造而成。结构框架上覆盖着单晶微填充三钛蒙皮,并开有公用系统通道,表面覆盖着用于再入的铪化 cobarate 隔热盾,其下保形安装有传感器组件和发射极。

逃生舱的推进通过三套独立的系统来完成,分别是弹射点火器、主脉冲引擎和 RCS。弹射点火器是一个单脉冲微聚变缓冲装置,将逃生舱沿着发射通道弹出母舰。其产生的聚变能量同时还会启动逃生舱的惯性阻尼器,并起旋人工重力发生器超导定子,以保护乘员免受弹射过载的影响。主脉冲引擎则是一个低功率微聚变系统,用于执行所有主要机动操作,其最大推力为 950 千克力,氘燃料贮存量 75 千克。RCS 执行所有精确的姿态和平移动作,主要用于与其他逃生舱的交会对接及行星再入机动。

自动环控系统负责保持逃生舱内的维生环境,提供完全的大气构成、压力、湿度和温度控制,此外也包括食物和饮用水储存及废物管理系统。逃生舱内部还储存了轻型环境防护服,并配有便携式地表生存套件。每个逃生舱的标准定员为 4 人,最多可增加到 6 人。

ASRV 设计上的一大重要特性是其的两个轴向对接口,可以与其他逃生舱对接形成更大规模的集群。这种能力被许多老飞行员戏称为「鸭群模式」,显著增加了逃生舱被弹出后在太空中的生存性,因为其允许不同逃生舱之间的人员交换,从而让受伤人员能得到其他逃生舱内医疗人员的救助,也能共用和交换维生物资及推进能源。尽管如此,在再入大气层之前对接的逃生舱必须分离,因为组合在一起的飞行器结构可能无法承受再入载荷。

在银河级搭载的 400 个可弹射逃生舱中,有 80 个是专门的 ASRV,安装有两个额外的对接舱门,以增加对接时的组合密度和结构完整性。计算机模拟表明,任何情况下弹出的 ASRV 总数中至少有 25%很大可能是四舱门版本。

ASRV 装备有子空间通讯系统和自动求救信标,将成为其被成功救援的关键因素。

作者注

逃生舱是另一个非常棒的主意,但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在任何一集剧集中看到了。不过另一方面,杰因在「The Best of Both Worlds, Part II」中为 Wolf 359 的星舰乱葬岗制作了一些带有开启逃生舱口的残骸模型,以此来显示逃生舱确实被使用过。仔细分析这一场景,我们能看到好几种不同的星舰,包括由 Ed Miarecki 设计的星云级墨尔本号。


16.5 救援与疏散运作规程 Rescue and Evac Operations

救援和疏散行动通常分为两类:将人员救援和疏散上舰,以及从舰上疏散撤离。前者通常涉及到从另一艘飞船或者行星表面的传送,后者则是涉及到将船员送至另一艘星舰、行星表面或太空中。

救援场景 Rescue Scenarios

可用于救援和疏散上舰的行动资源包括:

  • 能够每小时向舰上传送 1,000 人的人员传送装置。
  • 5 架随时可飞行的人员穿梭机,以及另外最多 6 架能够在 12 小时内完成飞行准备的穿梭机。这些穿梭机的总运输能力因其航程和其他因素而异,但总的而言其平均运力为每小时 250 人,从 M 级行星地表上行至标准轨道。
  • 将穿梭机库和货舱转换为紧急生活住宿区,能够提供多达 15,000 人的住宿保障。
  • 将次级穿梭机库和全息甲板转换为紧急分诊和治疗中心。这需要足够数量经交叉培训的舰上人员。
  • 将 3 号机库短期转换为 H、K 或 L 级环境。

弃舰场景 Abandon Ship Scenarios

可用于疏散离舰的行动资源包括:

  • 能够每小时将 1,850 人传送离舰的人员传送装置系统,包括紧急传送装置。
  • 5 架随时可飞行的人员穿梭机,以及另外最多 6 架能够在 12 小时内完成飞行准备的穿梭机。这些穿梭机的总运输能力因其航程和其他因素而异,但总的而言其平均运力为每小时 250 人,从标准轨道下行至 M 级行星地表。
  • 弃舰程序包括使用逃生舱(或称自主逃生救援飞行器),能够将舰上最多 1,400 人疏散到太空中并确保生存最长 14 天。全舰总共配有 400 个逃生舱(详见 条目 16.4 )。
  • 若紧急情况水平较轻微不涉及全舰,且仅发生在碟部或轮机舰体之一内部而不影响另一部分,则疏散对应船体内人员后执行舰碟分离也是选项之一。疏散程序可以选择留下一支工程团队或其他专家,尝试处理紧急情况。
  • 人员也可以在穿上舱外防护服后直接离舰疏散进入太空中。在这种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外部气闸舱、穿梭机库门或涡轮电梯竖井外部接口(假设电梯已经停用)离舰。在所有出口和穿梭机库门附近都储存有舱外防护服可供使用,此外在居住舱内部分布的走廊紧急设备保险壁柜中也有存放。
  • 许多舷窗也配备有紧急释放机构,可以抛弃舷窗后直接从窗口逃离。这些机构可以在大部分舷窗的基座附近触发,但仅当星舰出现舰内失压、能源失效或特定的红色警戒场景时才能启用,并且在启用前要确保附近与之相连的所有人都已经穿上舱外服。

作者注

我们在和剧作家 Lee Sheldon 讨论,后者想知道进取号在「Devil's Due」一集中疏散整个星球需要多长时间。根据本文提到的最大速率,我们估计穿梭机加传送装置每小时可以将 1,250 人送上星舰。因此,达到 15,000 人的理论最大容量需要 12 个小时。如果星舰以曲速 9 的航速将这些人送到 5 光年远的行星上,整个往返过程大约需要 48 小时。重复这样的人员上舰/离舰过程又需要 24 小时。由此可以得出,疏散能力平均为每小时 200 人。如果这个星球上有 40 亿居民——假设所有人都能活得足够久——那么进取号大约需要 1,900 年才能将所有人撤离。(Melinda Bell 指出,如果他们有孩子的话,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